一、劇本解讀和方向概念
一個藉由兒童的扮家家酒遊戲所陳述的家庭暴力事件,透過遊戲過程中的扮演和轉換,漸漸地將遊戲導向事件的真實面。當遊戲不再單純,只剩下母親對女兒的無限懺悔,如同回憶錄一頁頁翻過,同居人的施暴、社會輿論、母親自我的逃避和圓謊造成了最後一頁的悲劇,而那一夜殘留下來的冷息和虛弱近無聲的細語成了最殘酷的控訴,且在耳邊徘徊不去。
徐畢華《浮光漫漫 Floating Light》 徐畢華的藝術桃花源 Arcadia 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pihua101-art/ |
徐畢華《旭海》 徐畢華的藝術桃花源 Arcadia 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pihua101-art/ 朦朧的色彩和距離為對劇本最後的解讀,故事來到了結局是歸於寧靜,然而在模糊中依舊存留下些什麼。 |
二、設計理念
主要概念:
如同劇本以孩童的遊戲來包藏一件殘酷的事實,服裝上的輪廓以近似兒童的線條為基準,兒童的外觀如一層「糖衣」裹著母女倆真實的內在。想像中母親和女兒就像是被置入某個空間的娃娃,所謂的「糖衣」即是兩人娃娃般的外殼,因為隨著遊戲的進行,兩人的內在心靈不停地變化,即便她們仍在扮演、玩耍,然而言語和情緒卻產生了改變,內在的轉變即和孩童純真的外表不相襯,視覺和情感上的反差逐漸溶解外觀的糖衣,讓在不協調下所透露出來的事實的敲擊力道更大。
顏色選擇:
若說劇中真實的情感是一種灰色的憂傷和黑與白的冷酷,和角色輪廓線條的方式相同,所要的亦是達到外觀甜蜜的假象,尤以第一場的遊戲為主要,將觀眾置入美好的包覆中。
色彩調性我選擇了繪本或者是童話故事的粉色為主,此外暈染上色讓這個外觀甜美的糖衣混了些什麼,模糊且不易察覺。就如同梵谷的畫,在鮮明的色彩覆蓋之下,就如同劇中逐漸變調的遊戲,一種藏於完美之下的不協調,而在最終所遺留下的畫面就像絢麗的顏色般,繼續說著什麼。Amanda Blake 《Hazel built her imaginary friend a cottage in the hopes that she would never leave》 圖中童話的色彩和油彩的筆觸為服裝色彩的主體。 |
多彩的氣球飄在藍色調天空中的感覺,為服裝在舞台所呈現出來的視覺效果。 來源:網路圖片 |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